科研检测
JEDEC JESD22 系列标准中涉及高温脉冲测试的规范,主要针对半导体器件(如芯片、晶体管、集成电路等)在高温环境下承受脉冲应力的可靠性评估,模拟器件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遭遇的短时高温脉冲冲击(如功率波动、瞬间过载),验证其能否保持电气性能稳定或避免永久性失效。
以下从测试标准依据、核心原理、关键参数、操作流程及应用场景等方面详细介绍:
一、相关标准与测试目的
JEDEC(联合电子设备工程委员会)的JESD22 系列标准是半导体可靠性测试的权威规范,其中涉及高温脉冲测试的主要包括:
JESD22-A114:《功率循环测试方法》(Power Cycling Test),虽以功率循环为核心,但包含高温脉冲应力下的性能评估;
JESD22-A108:《高温反偏测试(HTRB)》,虽以恒定高温偏压为主,但部分衍生测试会引入脉冲偏压,属于高温脉冲的扩展应用。
测试核心目的:
评估半导体器件在高温(如 125℃、150℃、175℃)与电脉冲应力(如电压、电流脉冲)协同作用下的可靠性;
暴露器件内部潜在缺陷,如芯片与封装的热匹配不良、键合线疲劳、氧化层击穿、金属化层迁移等;
验证器件在极端工况下的寿命(如汽车电子、工业控制中的功率器件,需耐受频繁的高温脉冲冲击)。
二、测试核心原理
半导体器件在工作时,功率波动会导致芯片结温瞬间升高(形成温度脉冲),同时承受电压 / 电流脉冲应力。高温脉冲测试通过人为施加周期性的高温环境与电脉冲,加速器件的老化过程:
高温环境:将器件置于恒温箱中,维持基底温度(T_base),如 125℃(模拟恶劣工作环境);
电脉冲应力:在器件上施加周期性的电压或电流脉冲(如占空比 50%,频率 1Hz-1kHz),使芯片结温(T_j)在脉冲期间升高(形成 ΔT = T_j - T_base,如 ΔT=50℃-100℃);
失效判据:通过监测器件的电参数(如漏电流、阈值电压、增益)变化,或观察物理失效(如开路、短路),判定器件是否失效。
该测试重点考察热疲劳(温度循环导致的材料膨胀收缩差异)和电迁移(电流脉冲下金属离子迁移导致的互连失效)对器件的影响。
三、关键测试参数
环境温度(基底温度,T_base)
常见设置:125℃、150℃、175℃,根据器件额定工作温度等级选择(如车规级器件常用 150℃);
控制精度:±2℃,确保温度稳定性。
电脉冲参数
脉冲类型:电压脉冲(如对 MOSFET 施加 VDS 脉冲)、电流脉冲(如对 IGBT 施加集电极电流脉冲);
脉冲幅值:通常为器件额定值的 80%-100%(如额定电流 10A 的器件,施加 8A 脉冲);
脉冲宽度(t_on)与周期(T):根据器件热响应特性设定,如 t_on=10ms,周期 T=20ms(占空比 50%),确保结温在脉冲期间达到目标 ΔT;
脉冲次数(循环数):常见 10³-10⁶次,直至器件失效或达到预设循环数。
结温波动(ΔT_j)
定义:脉冲期间结温与基底温度的差值(ΔT_j = T_j_max - T_base),通常设置 50℃、100℃、150℃;
测量方式:通过热电偶、红外测温或电参数间接计算(如利用正向压降的温度系数)。
监测参数
电性能:漏电流(I_DS)、阈值电压(V_th)、饱和电流(I_DSS)、击穿电压(BV)等,通常要求变化量≤10%(或按器件规格书设定);
物理状态:键合线脱落、焊料层开裂、芯片开裂等(通过 X 射线或金相分析观察)。
四、测试设备与样品准备
1. 核心设备
高温恒温箱:可控制温度至 200℃以上,带电气接口(允许器件在箱内通电);
脉冲发生器 / 电源:能输出稳定的电压 / 电流脉冲,精度 ±1%,支持占空比和频率调节;
参数测试系统:实时监测器件的电性能参数(如 Keithley 半导体参数分析仪);
结温测量工具:红外热像仪(非接触测结温)、微型热电偶(接触式测温);
失效检测设备:X 射线检测仪(观察内部键合线和焊料)、金相显微镜(分析截面缺陷)。
2. 样品准备
选取同批次、无初始缺陷的器件(数量通常 10-20 个,用于统计失效分布),记录型号、批次、额定参数;
预处理:按器件规格书进行老化前筛选(如常温下测试电参数,剔除不合格品);
封装处理:若为裸芯片,需封装在测试夹具中,确保散热条件与实际应用一致(如安装散热片)。
五、典型操作流程(以功率器件功率循环测试为例)
1. 测试前校准与设置
校准设备:确保恒温箱温度精度、脉冲电源输出精度、参数测试仪准确性符合要求;
设定参数:T_base=150℃,脉冲电流 I_pulse=10A,t_on=10ms,周期 T=20ms(ΔT_j 目标 = 100℃),预设循环次数 10⁵次;
样品安装:将器件固定在恒温箱内的测试夹具上,连接脉冲电源和参数测试仪,确保电气连接可靠(避免接触电阻过大导致额外发热)。
2. 高温脉冲循环测试
升温至 T_base:恒温箱升温至 150℃,保温 30 分钟,使器件温度稳定;
施加脉冲:启动脉冲电源,按设定参数施加电流脉冲,同时通过红外热像仪监测结温,确认 ΔT_j 达到 100℃(若未达到,调整脉冲幅值或宽度);
定期监测:每 10⁴次循环暂停测试,在常温下测量器件电参数(如 I_DS、V_th),记录变化量;
继续循环:直至器件电参数超出允许范围(如 V_th 变化>15%)或达到预设循环次数,停止测试。
3. 失效分析
对失效器件进行物理检测:X 射线检查键合线是否断裂,金相切片观察焊料层是否开裂;
分析失效机理:若为键合线脱落,可能因热疲劳导致;若为漏电流骤增,可能因氧化层击穿。
六、失效模式与判据
常见失效模式
键合线疲劳断裂:温度脉冲导致键合线(如铝线、金线)反复热胀冷缩,产生机械疲劳;
焊料层空洞化:焊料在热循环中发生再结晶,形成空洞,导致散热不良,加速失效;
芯片开裂:芯片与封装材料热膨胀系数(CTE)不匹配,高温脉冲下产生应力开裂;
金属化层电迁移:大电流脉冲导致铝 / 铜互连线上的离子迁移,形成晶须或空洞,最终开路。
失效判据
电参数超标:如漏电流增大 10 倍以上,阈值电压漂移超过 20%;
功能失效:器件无法正常开关(如 MOSFET 无法导通或关断);
物理损坏:通过影像学检测到明显的键合线断裂、芯片开裂等。
七、应用场景与标准意义
适用器件:功率半导体(如 IGBT、MOSFET、SiC 器件)、汽车电子芯片(如发动机控制芯片)、工业级集成电路(如 PLC 芯片)等;
行业价值:
为器件设计优化提供依据(如选择更匹配的封装材料、优化键合工艺);
制定器件寿命预测模型(如通过加速测试数据推算实际使用中的寿命);
满足行业可靠性要求(如车规级 AEC-Q100 标准中,高温脉冲测试是重要验证项目)。
八、注意事项
安全防护:高温环境(>150℃)和高电流脉冲(>10A)存在烫伤和触电风险,需佩戴隔热手套、绝缘手套,设备接地可靠;
散热一致性:样品安装时需确保散热条件一致(如散热片接触压力相同),避免因散热差异导致测试结果偏差;
参数监测时机:需在器件降温至常温后测量电参数(避免高温对测试仪器的影响);
数据统计:由于器件失效存在随机性,需通过多个样品的测试结果(如威布尔分布分析)评估可靠性,而非单一样品结论。
JEDEC JESD22 高温脉冲测试是半导体器件可靠性验证的核心手段之一,通过模拟极端高温与电脉冲协同作用,可有效评估器件在严苛环境下的长期稳定性,为高可靠性电子系统(如汽车、航空航天、工业控制)的器件选型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