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检测

火锅丸子检测

更新时间:2025-07-01点击次数:

火锅丸子检测.jpeg

一、核心检测项目

‌微生物安全‌

菌落总数与致病菌‌:需符合GB 19295-2021标准,菌落总数≤1×10⁵ CFU/g,沙门氏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不得检出。

‌黄曲霉毒素‌:通过高效液相色谱(HPLC)筛查,确保未受污染。

‌理化指标‌

‌过氧化值‌:油脂氧化程度需≤0.25g/100g,超标产品需召回(如某品牌香菇贡丸实测1.77g/100g,超7倍)。

‌酸价与水分‌:酸价≤3mg/g,水分含量≤60%以抑制微生物滋生。

肉含量与添加剂‌

含肉量分级‌:按SB/T 10610-2011标准,“特级肉丸”含肉量≥65%,“优级”≥55%,“普通级”≥45%。

‌添加剂合规性‌:卡拉胶、磷酸盐、亚硝酸钠等需符合GB 2760-2014限量要求,混合使用时比例之和≤1。

‌异物检测‌

‌金属异物筛查‌:生产线配置X光机或金属检测机,可识别≥0.8mm金属碎片,自动剔除异常品。

二、检测流程与技术

‌出厂检验‌

感官与理化检测‌:每批次检查外观完整性、煮后弹性(弹性保留率≥85%),并抽检过氧化值、水分等指标。

‌微生物快检‌:采用ATP生物荧光法,10分钟内评估洁净度。

‌第三方检测‌

‌全项目检测‌:委托CMA/CNAS资质实验室检测重金属(铅、镉)、农残及23项食品安全指标。

‌风险产品复检‌:对菌落总数超标、过氧化值异常产品实施追溯性复检。

三、质量控制要点

‌生产与储存‌

冷链控制‌:冷冻储存温度需≤-18℃,冷藏运输温度波动≤2℃,实时记录温湿度数据。

‌包装规范‌:密封包装标注生产日期、保质期,开封后冷藏≤3天且煮熟后中心温度≥75℃。

‌原料与工艺‌

‌肉源管控‌:鱼糜原料需符合GB/T 36187-2018标准,禁止添加非必要动植物蛋白或淀粉。

‌洁净生产‌:冷库与操作间需定期消毒,避免生熟交叉污染。

四、消费安全建议

‌选购指南‌

优先选择标注执行SB/T 10610-2011或GB 19295-2021标准的产品,避免散装裸露丸子。

检查包装是否完整,排除冰晶粘连或异味等异常现象。

‌食用与储存‌

未开封冷冻保质期≤180天,开封后密封冷藏并3天内食用完毕。

剩食冷藏≤48小时,复热需彻底,避免反复解冻。

通过标准化检测与全流程管控,火锅丸子的食品安全风险可有效降低,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速食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