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研检测
传感器探头在接触含氢氟酸(HF)的介质时,其材料表面易发生化学腐蚀,导致性能下降甚至失效。
HF 腐蚀检测需结合探头材质特性、腐蚀机理及实际工况,从外观、性能、成分等多维度展开,以下是具体检测方向与方法:
一、检测前的基础信息收集
明确探头材质:常见材质包括不锈钢(如 316L、哈氏合金)、钛合金、氟橡胶涂层、陶瓷等,不同材质对 HF 的耐蚀性差异显著(例如哈氏合金 C-276 耐氢氟酸性能优于普通不锈钢)。
了解工况条件:HF 浓度(如稀溶液 vs. 浓溶液)、温度(常温 vs. 高温)、接触时间、介质中是否含其他腐蚀性物质(如氯离子),这些因素均会影响腐蚀形态和速度。
二、外观与结构腐蚀检测
1. 目视与光学显微镜观察
直接观察探头表面是否出现光泽消失、变色(如不锈钢可能发黑或出现白色腐蚀产物)、点蚀坑、裂纹、涂层剥落等现象。
用光学显微镜(放大倍数 50-500 倍)观察细微腐蚀痕迹,重点关注缝隙、螺纹、焊接接头等易发生局部腐蚀的部位,HF 易在这些区域形成浓差电池,加剧腐蚀。
2. 表面粗糙度与形貌分析
使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腐蚀前后的表面粗糙度变化,HF 腐蚀会导致表面变得粗糙,若粗糙度值显著增加(如从 Ra1.6μm 升至 Ra10μm),可能影响探头的传感精度(如流量传感器的流体阻力变化)。
借助扫描电镜(SEM)观察表面微观形貌,HF 腐蚀可能呈现均匀腐蚀(表面蜂窝状结构)或晶间腐蚀(晶粒边界溶解),后者会严重削弱材料强度。
三、性能功能性检测
1. 传感精度测试
对比腐蚀前后探头的测量数据(如温度、压力、pH 值等),若检测值偏差超过标定范围(如 ±0.5% FS 变为 ±2% FS),可能表明腐蚀导致敏感元件(如膜片、电极)失效。
对于电化学传感器(如 pH 探头),HF 可能腐蚀玻璃电极或参比电极,导致电位响应迟钝或漂移,需通过标准溶液校准测试验证其线性度和响应时间。
2. 密封性与耐压性测试
对探头外壳进行气密测试(如充入氮气至额定压力,观察压降),HF 可能从密封胶、焊缝等薄弱处渗入内部,导致电路短路。若压降超过标准(如 10 分钟内下降>1kPa),说明密封性受损。
水压测试(压力高于工作压力 1.5 倍)可检测腐蚀是否导致壳体强度下降,避免在高压工况下发生泄漏。
四、材料成分与腐蚀深度检测
1. 成分分析
用 X 射线荧光光谱(XRF)或能量色散 X 射线光谱(EDS)检测表面元素组成,HF 腐蚀会导致金属元素(如 Fe、Cr)流失,同时可能残留氟化物(如 FeF3),通过元素含量变化判断腐蚀程度。
对于涂层材料(如聚四氟乙烯),可通过红外光谱(IR)分析涂层是否因 HF 溶胀或降解,特征吸收峰的偏移或减弱表明分子结构破坏。
2. 腐蚀深度测量
对于可破坏性检测的探头,可切割腐蚀区域,用金相显微镜测量腐蚀坑深度或材料厚度减薄量(如不锈钢母材厚度从 2mm 减至 1.8mm,表明均匀腐蚀速率为 0.1mm / 周期)。
非破坏性检测可采用超声波测厚仪,通过声速变化和回波信号判断内部腐蚀情况,适用于壳体或管道式探头。
五、模拟工况腐蚀加速测试
加速腐蚀实验:将探头置于模拟实际工况的 HF 环境中(如特定浓度、温度、流速的 HF 溶液),定期取样检测,通过短期加速实验预测长期服役寿命。
例如,在 60℃、5% HF 溶液中浸泡 72 小时,若表面出现明显点蚀,则实际工况下可能需缩短更换周期。
对比测试:将待检测探头与未腐蚀的同型号探头同时置于标准 HF 环境中,对比两者的性能衰减速度,量化腐蚀影响程度。
六、检测标准与注意事项
参考标准:ASTM G31(金属在水溶液中腐蚀的标准实践)、ISO 16701(耐腐蚀金属材料测试方法),结合行业规范(如化工、半导体行业对 HF 腐蚀的特殊要求)制定检测方案。
安全要点:HF 具有强毒性和渗透性,检测过程需佩戴防腐蚀手套、护目镜,在通风橱中操作,若接触皮肤需立即用葡萄糖酸钙溶液处理。
通过上述检测,可全面评估传感器探头在 HF 环境中的腐蚀状态,为维护、更换或材料升级提供依据,确保探头在腐蚀性工况下的可靠性和测量精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