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检测
化妆品表观黏度测试是评估化妆品(如乳液、面霜、凝胶、精华等)在特定条件下流动特性的重要检测项目,其结果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使用感(如涂抹顺滑度)、稳定性(如是否分层、出水)以及包装适应性(如能否顺利挤出)。以下是该测试的主要内容和流程:
测试前准备
样品准备: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化妆品样品,确保其均匀无颗粒(若有颗粒需记录,避免干扰测试)。测试前需将样品在标准环境(通常为 25±2℃,部分产品可能要求 37℃模拟人体温度)中放置至少 24 小时,使样品温度与环境一致,因为温度对黏度影响显著 —— 温度升高,多数化妆品黏度会降低。
仪器选择:常用旋转黏度计(如 Brookfield 黏度计、NDJ 系列旋转黏度计),这类仪器通过电机带动转子在样品中旋转,根据转子受到的阻力计算黏度。
需根据样品黏度范围选择合适的转子型号(如低黏度样品用小号转子,高黏度用大号转子)和转速(黏度高的样品通常用低转速,避免转子过载)。
仪器校准:测试前需用标准黏度液(如硅油标准品)校准仪器,确保读数准确。同时检查仪器是否水平放置,转子是否清洁无残留,避免杂质影响测量。
测试流程
样品装填:将化妆品样品缓慢倒入测试容器(如黏度计配套的样品杯)中,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—— 气泡会导致转子转动时阻力异常,使读数偏低。
若样品中不慎混入气泡,可静置片刻或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排出。样品量需足够覆盖转子,且液面高度符合仪器要求(通常标记在样品杯上)。
参数设定:根据样品特性预设转速(如 30rpm、60rpm,部分测试需多转速测定以观察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)和测试时间(多数样品需让转子旋转 1-2 分钟,待读数稳定后记录)。对于非牛顿流体(如多数化妆品,黏度会随剪切力变化),需注明测试时的转速,因为不同转速下结果可能差异较大。
测量操作:将转子缓慢浸入样品中,确保转子轴线垂直,且完全没入样品(避免接触容器底部或侧壁)。
启动仪器,转子开始旋转后,观察显示屏读数变化,待数值稳定(通常波动不超过 ±2%)时记录数据。每个样品至少做 3 次平行测试,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。
特殊样品处理:对于膏体、凝胶等稠度较高的样品,需先用刮刀将样品均匀填充在容器中,避免内部有空隙;对于易挥发的样品(如含酒精的爽肤水),测试时需加盖,防止溶剂挥发导致黏度升高。
结果判定与分析
结果表示:表观黏度的单位通常为毫帕・秒(mPa・s)或帕・秒(Pa・s,1Pa・s=1000mPa・s),记录时需注明测试温度、转子型号和转速。
因为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结果可比性。
稳定性评估:若需评估样品的储存稳定性,可将样品在不同环境(如 40℃高温、-10℃低温、光照)下放置一段时间后,再次测试黏度,对比前后变化。
例如,合格的面霜在 40℃放置 7 天后,黏度下降率应不超过 20%。
异常分析:若测试结果波动大,需检查是否因样品不均匀(如乳液分层)、转子未清洁干净或转速选择不当导致,必要时重新取样测试。
注意事项
测试过程中避免触碰仪器或样品杯,防止振动影响转子稳定性。
不同类型的化妆品(如精华液和唇膏)黏度差异极大,需针对性选择测试条件,不可用同一套参数测试所有样品。
测试结束后,需及时清洁转子和样品杯,避免样品残留干涸后难以清理(尤其是含油脂或蜡质的样品,可用酒精或专用溶剂擦拭)。
通过表观黏度测试,可帮助企业把控化妆品的生产工艺稳定性,确保产品在保质期内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,同时为产品配方优化提供数据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