材料检测
塑料件低温脆化测试是评估塑料件在低温环境下承受冲击或外力时,是否会出现脆化、开裂、破碎等现象的性能测试,对于判断塑料件在寒冷地区或低温工况下的使用可靠性至关重要。
以下是该测试的主要内容和流程:
测试前准备
样品选取:选择与实际使用状态一致的塑料件样品,确保其尺寸、形状、材质(如聚乙烯、聚丙烯、ABS 等)及加工工艺(注塑、挤出等)具有代表性。
若测试针对特定薄弱部位(如边角、开孔处),需在样品上标记测试区域。样品表面需无划痕、气泡等初始缺陷,避免影响结果判断。
设备与工具准备:核心设备为低温箱(可精确控制温度,通常能达到 - 70℃至室温),以及冲击试验机(如摆锤冲击试验机、落锤冲击试验机,根据样品类型选择)。
辅助工具包括温度计(校准低温箱温度)、镊子(低温下取放样品,避免手部温度影响)、卡尺(测量样品尺寸及破损程度)、放大镜(观察细微裂纹)等。
环境与参数设定:根据产品使用场景或标准要求,确定测试温度(如 - 40℃、-20℃,需覆盖可能遇到的最低温度)和保温时间(通常为 2-4 小时,确保样品整体达到设定低温)。若进行系列温度测试(如从 0℃逐步降低至 - 50℃),需提前规划每个温度点的测试顺序。
测试流程
样品预处理:用酒精清洁样品表面,去除油污、灰尘等杂质。对于易吸水的塑料件(如尼龙),需根据标准进行调湿或干燥处理,避免水分在低温下结冰影响测试结果。记录样品初始状态,包括颜色、是否有微小瑕疵等。
低温处理:将样品放入低温箱,确保样品之间无接触,且不与箱壁贴合,保证受热均匀。
设定目标温度,待温度稳定后开始计时,保温至规定时间(如 2 小时),期间需持续监测低温箱温度,确保波动不超过 ±2℃。
冲击测试:达到保温时间后,迅速用镊子取出样品(从低温箱取出到完成冲击的时间需控制在 10 秒内,避免样品温度回升),立即固定在冲击试验机上,对标记的测试区域施加冲击。冲击参数(如摆锤质量、冲击速度、冲击能量)需根据样品尺寸和材质设定,通常从低能量开始,逐步增加直至样品出现破坏,以确定其脆化临界能量。
状态观察:冲击后,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样品是否出现裂纹、破碎、分层等脆化现象。
对于未完全破坏的样品,需检查其表面是否有隐性损伤(如内部裂纹)。记录每个样品在特定温度和冲击能量下的破坏形式及程度。
结果判定与分析
脆化温度判定:若样品在某一温度下,经规定能量冲击后未出现脆化破坏(如无裂纹),而在更低温度下出现破坏,则该更低温度可视为其脆化临界温度。
不同塑料材质的脆化温度差异较大,例如聚乙烯的脆化温度通常低于 - 50℃,而某些硬质塑料可能在 0℃左右就出现脆化。
批次一致性分析:对同一批次的多个样品进行测试,统计在相同条件下出现脆化的比例。
若比例超过规定值(如 10%),则判定该批次产品低温性能不合格。
对比分析:将测试结果与产品标准或设计要求对比,例如某汽车塑料件要求在 - 40℃下承受 5J 冲击能量不脆化,若实际测试中在该条件下出现裂纹,则判定其不满足使用要求。
注意事项
低温箱内的温度均匀性至关重要,需定期校准,避免因局部温度偏差导致样品处理不一致。
样品从低温箱取出后需快速完成冲击,操作时间过长会导致样品温度升高,影响测试准确性。
不同冲击方式(如摆锤冲击、落锤冲击)对结果有影响,需根据产品实际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冲击类型。
测试后需及时清洁设备,尤其是破碎样品的残渣,避免影响后续测试。
通过低温脆化测试,可有效评估塑料件在低温环境下的抗脆化能力,为产品选材、结构优化及使用环境限定提供数据支持,保障其在寒冷条件下的安全性和耐用性。